曬橘皮
小時候曬過稻谷、花生、大豆、番薯絲、蘿卜片……曬橘皮還是第一次。
去年大雪剛過,女兒從新會買了一百多斤茶枝柑回來,到家已近晚上十一點了。她到家便拿著桶說要洗柑橘。我說這么晚了明天再洗不行嗎?她說還是趁柑橘新鮮當晚洗凈為好,明天就可以剝皮了。于是,全家人行動,把柑橘放在桶里,任水溢流,一沖二抹三清洗,控制好水壓和洗抹力度,以免損壞柑橘皮,洗好后一個個擺在陽臺晾干。全程“流水線”操作,直到午夜才忙完。
翌日一早,女兒便開始剝橘皮。只見她用小刀在柑橘的底部按三等分劃三刀,宛如在柑橘底部貼上奔馳車標志,刀沒劃到果蒂,讓每塊皮相連,保持整個橘皮完整。然后翻開橘皮取出果肉,把橘皮拿到陽臺曬。曬時開口呈上,好像一朵朵盛開的蓮花。
果肉雖然汁略少,但酸甜適度,還算可口,打成果汁口感挺不錯。我們就把果肉送給左鄰右舍。
“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這是廣為流行的諺語。且不說陳皮是否有那么貴重,至少說明了陳皮在中藥中的地位!渡褶r本草經》記載:“橘柚,味辛,溫。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通神。”《本草綱目》中載:“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橘皮是陳皮的前身。陳皮的核心,在一個“陳”字。“陳”者,“陳化、轉化”之意,故有“陳久者良”的說法。曬,就是“陳化”的開始。
橘皮曬兩天后,果皮變軟,就把果皮翻轉,橘白朝外,便于橘皮的水分揮發(fā)。曬橘皮既要有耐心,又要講究方法。那幾天剛好風大日烈,正是晾曬東西的好天氣。開始不得其道,圖方便收和曬,便在陽臺鋪上塑料薄膜,再在薄膜上鋪上橘皮。曬沒多久,就發(fā)現(xiàn)薄膜下面很潮濕。原來塑料薄膜不透氣,因溫差因素,薄膜下面產生潮氣和水分,且不會蒸發(fā)。女兒發(fā)現(xiàn)后,及時糾正,提醒我們不要用塑料薄膜曬和用塑料袋裝橘皮。橘皮非常“嬌氣”,一旦受潮,會導致橘皮發(fā)霉、滋生蛀蟲,甚至引發(fā)霉變,嚴重影響其質量和保存期限。因此,每天一早,先把陽臺洗干凈,太陽出來后,把橘皮拿到陽臺一塊塊鋪好,隔一段時間翻一次,太陽落山后立即收起,避免吸到晚上的露水和清早霧的潮氣。
橘皮曬到酥脆,一壓就碎時,就算完成曬的第一階段,這時要把橘皮放進鐵罐儲存。鐵罐也很講究,要密封,防止橘皮受潮,但又不能太密封,否則會影響橘皮陳化。女兒說,要定期打開鐵罐檢查橘皮,以防潮濕和蟲蛀,以后每年還要把橘皮拿出來曬一到兩次,多年后就成陳皮了。
中藥不能像西藥那樣機械化生產,而是根據(jù)每種動植物的來源、季節(jié)、產地和藥性采用不同的方法煉制,有些要十幾年甚至上百年方能制成。每一片橘皮都有它的生命歷程,從青澀到金黃,從鮮活到寂靜,最后把生命的意義賦予人類。橘皮,它不再是一種普通的農產品,而是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每一片正在陳化的橘皮無不凝聚著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作者:龔金球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河源市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條例》被省人大作為全省高質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點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職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議點燃一片人間煙火氣》獲評省人大常委會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