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軍旅
“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陸續(xù)收到來自天南地北戰(zhàn)友的微信問候及短信祝福,看到這些炙熱的文字,又勾起我對火熱軍營生活的回憶,記憶的閘門仿佛回到那些年……
記得十八歲那年,我收藏起大學錄取通知書,懷揣著多年的從軍夢,毅然來到綠色軍營,成為一名軍人。直線加方塊的軍營生活,用“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來形容最為恰切。記得在新兵連三個月的強化訓練中,從內務整理、禮節(jié)禮貌、集合站隊、教育訓練到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實,實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高強度的訓練和近乎“苛刻”的軍紀,加之條件的惡劣艱苦,自己也曾懷疑當初的選擇。在部隊時,老兵班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當兵后悔三年,不當兵后悔一輩子”。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我熬過三個月的新兵訓練,慢慢從普通百姓變成一名軍人。
在部隊的三年時間,自己也曾從事機械操作,帶過新兵,當過班長,多次參加軍事實戰(zhàn)演練及戶外拉練等,也稱得上是“多面手”,但更多的時間,是跟隨部隊首長從事文書等案頭工作;叵肫鹪诓筷牭娜陼r間,我認為,那段經歷是其他職業(yè)無法代替的,部隊大熔爐的洗禮和鍛煉,讓我受益終生,其不僅磨練了我的意志和品格,也培養(yǎng)了我的嚴明紀律及自律意識,更強健了我的體魄。軍人骨子里的那種“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的作風,更是融入我的血脈里,根植我的腦海中。正是通過三年的鍛煉,讓我在過往的生活或工作中,始終以一名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正如一首軍歌中所寫的:“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也不會感到后悔”,也正是對軍旅生活的這份情懷,留下的情結及產生的情愫,每當見到軍人時,我都會由衷地尊敬及愛戴。
這輩子也許注定要和制服相伴。1996年5月,我脫下軍裝半年后,在朋友、同學及戰(zhàn)友羨慕的目光中,把帽上的軍徽變成了警徽?缛牍簿值拇箝T,雖然少了起床、熄燈、早操、開飯等軍號聲,但嚴明的紀律與嚴謹的作風是一樣的,一樣需要堅守,守住標準,守住底線,守住寂寞。
參加公安工作已二十多年,從一名剛退伍時的青年,而今成為一名中年人,期間,我在巡警、刑偵、基層派出所及指揮中心、情指中心等不同崗位、不同警種工作中,不懈努力,不斷歷練,不斷成長。從部隊到地方,從軍人到警察,從軍營到警營,我始終認為,退伍、轉業(yè)對軍人來說只是一次身份的轉變和職業(yè)的轉換,部隊培養(yǎng)鍛煉的堅定信念、嚴謹作風和鋼鐵般的意志永遠不會變。走進公安局的大門,一樣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一樣肩負著守衛(wèi)國家安全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重任。
回想從警二十多年的歷程,雖然沒有轟轟烈烈和驚天動地的業(yè)績,但也在本職崗位默默地奉獻,竭盡所能干好各項公安工作。在一線工作期間,也曾為尋找走失小孩,最終把小孩安全送回家,收到家屬送來的錦旗而倍感欣慰;為自己能親手抓獲一名犯罪嫌疑人而倍感自豪;更為完成一項急難險重任務,通宵達旦工作,當任務完成后而倍有成就感。參加公安工作以來,共榮立個人“三等功”5次,也曾被評為全省、全市“優(yōu)秀人民警察”,還被授予“河源好人”及全市“道德模范”等稱號,在自己的書房里,各式榮譽證書也是厚厚的一疊。我想,這一切榮譽的取得,無疑是自己辛勤付出及組織關心的結果,也是自己受部隊的教育,始終以軍人的高標準、嚴要求,從點滴的養(yǎng)成抓起的結果。
雖然脫下軍裝已有二十多年,但部隊的好傳統(tǒng)及好習慣,我一直在傳承及發(fā)揚,如堅持每天6點起床,堅持每天進行跑步等體能鍛煉,而且每天準時到辦公室,自覺做到不遲到、不早退。領導安排工作任務時,也始終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不拖泥帶水”,確保以雷厲風行的作風高質量完成,為此,各項工作也圓滿完成,得到領導的肯定和認可。正是這些良好習慣的累積,才讓自己取得點滴成績。從軍人到警察,我認為,一旦軍人的品格及要求融入血液中,便有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在支撐、激勵自己前行,為此,在日常的各項公安工作中,自己始終不忘“我是一個兵”,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忘我工作。我想,這一切,對我來說,“初心”就是部隊多年鐫刻在我身上的閃光印記,而我現在頭頂的警徽是夜空里一顆閃亮的星,照亮我在公安崗位上砥勵前行。一直在路上的我,備受眷顧,心存感恩,忘不了那段激情燃燒的從軍歲月。
時光飛逝,許多東西都在腦海中慢慢淡忘甚至消失,但從軍的經歷卻無時無刻不令我魂牽夢縈,如一瓶陳年老酒,隨著時光的流逝,歷久彌新,甚至愈發(fā)濃烈。今天,我又如往常翻起在部隊的舊照片,翻起在衣櫥里的老軍裝,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片段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不禁又一次感慨,“從軍三年,受益終生,軍旅難忘,難忘軍旅”。
作者:劉自力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