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莊稼地去
有事沒事,我總愛扛把鐵鍬或鋤頭,到地里轉(zhuǎn)一圈,有時也在地頭坐一會兒。兒子見我天天往莊稼地里跑,認真地勸我:“爸,地里也沒活,去地里干啥?”
我去地里干啥呢?有活就干活,沒活就看莊稼。當我扶住鋤把,看著滿眼綠色,看著莊稼從幼苗破土,到拔節(jié)甩葉,再到孕穗結(jié)籽,就覺得生命在催發(fā)著希望,心里舒服得勁。
我到莊稼地里走一走,看一看,坐一會兒,人與莊稼相偎相依,成了我日常的習慣。莊稼苗在我手心里萌發(fā),在我眼睛里成長,在季節(jié)變換中走完一生,整個過程生動而傳神。當莊稼豐收最終成為餐桌上美味可口的飯菜,這是多么和諧的畫面,多么強烈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啊。幾千年的農(nóng)耕文明,早已把莊稼和農(nóng)民捆綁在了一起。先人選育百草,擇良為稼,拋棄了捕獵,選擇了定居與農(nóng)事,這又是多么大的社會進步。
幾千年來,莊稼人使命在身,初心不改。而我有幸成為億萬莊稼人中的一個,普通得像一棵稻谷,一棵麥子,或一棵稗草。擁有這樣自豪的歷史背景,讓我坐在莊稼地里,像坐在自己家里一樣親切自然,毫不拘束。我可以脫掉鞋襪在地頭草叢里睡一覺,也可以光著腳丫在莊稼地來回踱步,像“領導”一樣,給每一棵貪玩不肯長高的禾苗,開展生動的思想教育。
莊稼像聽懂人話一樣,比賽似的長個兒,競爭一樣開花吐蕊,脹鼓起了穗莢。所以,這也更讓我親近莊稼,甘愿為她們奉獻一切。
只要不降大雨,或強風勁吹,我雷打不動地沿著村莊去往田野的土路,到莊稼地去。走在田埂上,不管自家或別人家的莊稼,我都感覺到可愛可親。她們都是大自然的精靈,都是人類的朋友。我同她們打招呼,有時她們在風的慫恿下,禮貌性搖動一下葉子。對此我并不介意,倒覺得我的頑皮,打擾了她們的睡眠。
農(nóng)閑時,我來到地頭,用鋤頭在這里劃兩下,在那里劃三下,干著似乎有意義,實際沒有多大意義的勞動,連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做作。于是,我干脆坐在地里,欣賞起蔥蘢的大地,把玩起莊稼的莖桿或者葉片,像是逗自己家孩子開心一樣,內(nèi)心充滿了柔情。
每一棵莊稼都是糧食,都是養(yǎng)人活命的靈芝仙草。你看莊稼哪里不是寶呢?莖葉是牛羊的飼料,籽粒是人類的主糧。它披一身綠裝立于原野之上,為大地增輝。即便落葉枯萎,也必化作了春泥。
在地里坐一會,與莊稼聊天,獲得了心靈的寧靜。其實和我有類似習慣的村民比比皆是。我們種了一輩子莊稼,莊稼也養(yǎng)了咱們一輩子。村民們和我一樣,在地里或蹲或踞,或站或躺,與莊稼野草為伴,與蒼天大地為伍。
平時,我們都喜歡到莊稼地去,去勞動,或看莊稼,一是關注莊稼成長,二是得到精神的撫慰。在這天然氧吧里,感同身受,獲得內(nèi)心的充盈。
作者:高貴華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