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思
■陳崴
和塘古巷青石路,湄水老橋白 玉欄。
遙望江南山水處,一輪明月伴 我還。
又值中秋佳節(jié),思鄉(xiāng)情更切。 憶過往,思今時,離別故鄉(xiāng)二十余 載。祖父年八十有余,安居于老宅。
老宅,余出生之時所建,已近 四十年。上下兩層,上層有一書 房,書房外有一小庭院,庭院種有 梅、蘭、菊等花草,皆祖父手植也。 而吾最愛石榴樹,盼其花開,待其 果熟,乃可大飽口福。此庭院,兒 時樂土也。庭院有一大水缸,養(yǎng)魚 四五條,小伙伴兩三人常圍缸邊玩 耍,余常備磚石欲學(xué)司馬光砸缸, 奈何終未有人落水,只好作罷。每 憶此事,吾竊笑。庭院有一葡萄 架,陽光透過枝葉縫隙,風(fēng)移影動, 珊珊可愛。架下蘭草正茂,小伙伴 便趴其中捉蝸牛,再置蝸牛于案 板,謂之曰賽蝸牛。
庭院寂寂,小鳥時來啄食。祖 父常端坐窗前,或讀書、或?qū)懽帧⒒?扎紙屋,余一旁靜靜觀看。閑時, 祖父教我背古詩,“白日依山盡,黃 河入海流”“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 去”“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 等,雖不懂其意,卻能牢記于心,當(dāng) 時之情景亦歷歷在目。若祖父忙 時,余或拿高粱桿做風(fēng)車,或拍蠅 置于蟻穴旁,又或用泥筑城。每正 起勁時,曾祖母便在樓下喊:“威 兒,吃飯啰!”
吾最愛祖母親手曬制之辣醬、 秘制之扣肉和釀制之豆豉。辣醬 為永豐當(dāng)?shù)靥禺a(chǎn),幾乎家家戶戶皆 制。每逢夏季,祖母便將鮮紅大椒 剁碎,拌之以刀豆、小麥、高粱、食 鹽等,再置于樓頂暴曬。期間,還 需不時攪拌以受熱充分。數(shù)日后, 辣醬鮮紅油亮,香氣誘人。登上閣 樓,目之所及皆是大小不一醬缸, 閃閃發(fā)亮。余常在未熟時偷食,若 被祖母發(fā)現(xiàn),也只嗔怪。傳聞曾國 藩曾獻(xiàn)永豐辣醬于朝廷,帝嘗之大 為贊賞,遂列為貢品。如今,辣醬 已為家鄉(xiāng)一支柱產(chǎn)業(yè)。
兒時還喜愛喝米湯。米飯將 熟時,祖母便盛出米湯,加少許白 糖,乃勝似瓊漿玉液。然大人常調(diào) 侃曰:“喝米湯易摔跤。”余初不信, 然果常摔跤,于是信。每摔跤時, 祖父便佯裝檢查,還一臉嚴(yán)肅曰: “出紅血耶,亦或白血耶?”一聽聞 流白血,余便破涕為笑,大伙亦大 笑。祖父自幼學(xué)醫(yī),常為鄉(xiāng)鄰看 病,未收分文,聞名遠(yuǎn)近。常有不 少后生欲拜師,但祖父鮮有收徒。 余不知其故,也未曾問,依稀記得 只收過兩三個徒弟,皆情同父子。 逢節(jié)過壽,必來拜訪。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 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 桃換舊符。”春節(jié)為最忙碌、最幸福 之節(jié)日。祖母殺雞宰魚,祖父忙于 寫春聯(lián),父輩們張羅祭祖事宜,吾 輩則滿街放爆竹。如此一年又一 年,余曾以為幸福時光永相伴。待 漸漸長大,曾祖母、祖母相繼離去, 而后,又因工作少有回家,老宅只 剩祖父一人居。每念于斯,常戚戚 焉。而祖父卻豁然,每每通話,皆 曰:“一切安好,勿多掛念。”果真 耶?祖父腿有疾,不能行,站亦費(fèi) 力,其寧獨(dú)忍痛而不愿兒孫擔(dān)憂罷 了。余亦常想接祖父來粵,然故土 情深,又因行動不便,終不成行。
去年春節(jié)歸,又至閣樓小庭 院。環(huán)顧四周,荒草叢生,藤架枯 萎,蘭菊不再。祖父已多年未曾上 樓,桌上筆墨紙硯皆布滿灰塵。水 缸已長滿青苔,小鳥依然來啄食, 而余已無心流連,卻又似聞曾祖母 之聲:“威兒,吃飯啰!”
熱點(diǎn)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yán)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