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們馬上可盡情泡圖書館啦
華燈初上,流光溢彩。2015 年11 月19 日晚8 點10 分,新落成的桃花水母大劇院準時迎來了第一批“客人”,爭相競覽夢幻舞臺秀《桃花水母》首演的曼妙身姿;隨著《桃花水母》的成功首演,19-20 日,2015 年廣東客家山歌大賽總決賽又在桃花水母大劇院旁的越王廣場唱響;今年8 月8 日晚上,桃花水母大劇院充滿了童真童趣,來自全省的1200 多名小朋友歡快地表演著舞蹈、演唱、相聲、快板等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燈光下天真可愛的笑臉,放佛也映襯了河源人民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坐落在客家文化公園的市圖書館新館即將開館。
高雅劇院是文化的殿堂。在過去,河源人民肯定想不到,有一天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會被搬上劇院大舞臺;也想不到,有一天話劇、芭蕾舞劇、音樂劇、交響樂等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高雅藝術,會出現(xiàn)在身邊的劇院里;更想不到,自己還可以走進劇院,欣賞這些高雅藝術。而現(xiàn)在的河源,讓這些都成為了現(xiàn)實。
除了劇院,村里的文化室也讓市民近距離地享受著家門口的文化。連平縣忠信鎮(zhèn)司前村的吳大爺最近總往外面跑,白天幾乎都不著家,一到飯點兒媳婦只能到村里挨家挨戶找,以為他又和朋友們打麻將去了。但是最近幾次找到吳大爺?shù)牡胤讲⒉皇谴蚵閷⒌呐笥鸭,而是村里的文化室。原來,自從村里有了文化室,吳大爺就喜歡到文化室和朋友下下象棋、唱唱山歌,或者到農家書屋讀讀書、看看報,漸漸地連他最喜歡的麻將也“拋棄”了。
村里建文化室和農家書屋,是近年來我市大力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過去5 年,河源的文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目前,已建成市、縣(區(qū))公共圖書館7 間、文化館7 間、博物館9 個(含3 間民辦博物館),鄉(xiāng)鎮(zhèn)(街道)綜合文化站100 間,行政村(社區(qū))文化室1421 間、農家書屋1313 家;實現(xiàn)了市、縣(區(qū))、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初步形成了城市“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軟實力的資本。為進一步補齊我市公共文化設施嚴重落后的短板,2011 年以來,我市圍繞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投入近5.5 億元,高標準建設了市圖書館新館、市博物館、市檔案館、先賢雕塑園等“三館一園”,目前都在進行設備安裝、家私采購安裝、綠化種植等開館前準備工作,有望在本月底建成開館。
據悉,新館的規(guī)模與館藏量都是歷年之最,建成開館后,市民不僅可以在家門口欣賞劇院里的高雅藝術,還能“泡”在圖書館中暢游知識海洋,閑暇時還能拉上三五知己,到博物館感受河源歷史人文積淀,享受河源文化發(fā)展繁榮帶來的新生活。
本報記者 謝素嬋/文 陳仕平/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