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讓自己當父母的“理財師”
核心提示:
目前,金融產品投訴變化情況顯示新興投資渠道投訴量明顯上升。據日前發(fā)布的《2016 中國金融產品投訴數據報告》顯示,在新浪金融曝光臺收集的2000 多份案例中,傳統金融機構投訴量略有下降,但銷售誤導問題仍較突出,以互聯網金融、大宗商品交易為代表的新興投資渠道投訴量明顯上升,易引起風險問題。不過,每一次出現投資理財糾紛,最“受傷”的往往多是我們的長輩。
為此,昨日,廣發(fā)銀行河源分行、中國銀行河源分行、中國郵儲銀行河源分行相關理財經理建議說,目前市面上的確有許多理財產品對長輩們來說是陌生事物,因此作為子女,不妨嘗試自己成為父母的“理財師”,適度幫助他們管好“錢袋子”,讓他們能更輕松地安享晚年生活。
老人理財宜分散風險
市民鄒女士快到退休年齡了,而她的母親有一套房子出租,位置不錯,也是一個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如果每年的房子租金高于那里的房子折現進行的穩(wěn)健理財收益,則不考慮賣出房子。
根據這些情況,理財經理建議說,可以拿出八成左右的資金投資穩(wěn)健的產品較合適,如:國債、銀行存款、保本基金、風險較低的銀行理財產品等。其他20%左右的資金可以配點黃金、基金、結構性理財或定增類理財產品等,一般就不要直接投資股市了;鹜顿Y也會根據股市漲跌進行波動,而且購買基金也不是一直不動,可以通過“分散播種,集中收獲”的投資理念進行基金投資。
與老人加強溝涌
對于市民黃女士來說,她自己當起了母親的“理財師”。黃女士用其母親的名字在銀行開了個白金理財卡,有一個專門的理財師對接,留的是黃女士的電話和微信。每次有合適的理財產品了,理財師會通過電話或者微信向黃女士推薦,再轉告黃女士的母親,當然最終還是由黃女士拿主意。黃女士說,這種互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提高了母親參與理財的熱情。在近一年的時間里,陸續(xù)把大部分錢轉到這張卡上,估計把體己都拿出來了。
理財經理認為,像黃女士父母這樣沒有太多理財渠道和經驗的人,真的很容易中招。他們也不適合做股票:一,股市沉沉浮浮很正常,沒有一個好心態(tài)是做不好股票的。二,股市需要長久的堅持。再則,有些高收益的背后常常隱藏著高風險。類似現在的P2P 財富公司,收益越高風險越大,不建議老年人進行投資。一般60 歲以上的老年人,60%左右的資金投資穩(wěn)健的產品較合適,如:國債、銀行存款、保本基金、風險較低的銀行理財產品等。其他40%左右的資金可以配點黃金、基金、結構性理財或定增類理財產品等。最終還是那句話,老人投資不在賺錢多少,而在保本求穩(wěn),保持良好的溝通最重要。
求穩(wěn)甚于求財
廣發(fā)銀行河源分行的理財經理賴芳表示,老年人理財,宜穩(wěn)字當頭。因為人生的這個階段,幾乎沒有勞動性收入了,對風險的抵御能力偏弱,除了退休金以及兒女的孝敬之外,基本要吃“老本”了。老年人應該首先保證自己的財產安全,在這一前提下再來謀求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當然,幫助老人理財,身為子女的義不容辭。
老人用來理財的錢最好是閑錢,并且在了解了理財產品之后再下手。比如用買斷工齡的錢買投連險急于拿收益,這肯定是不合適的。大多數老年人對理財產品的信息把握相對滯后,這使得老年人容易在理財上出現方向上的偏差,買到不合適自己的產品,造成了自己不能承受的損失。
記者手記
這年頭,防騙比理財更重要。保持溝通收獲信任,可能比收益更重要。于老人們來說,他們需要有安全保障的理財方式。風險永遠跟收益成正比,老人要有正確的觀念,不要被口頭的高收益打動,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F在理財的方式五花八門,老人可以多聽取兒女的建議,盡量選擇一些固定期限、固定收益的低風險產品。因為這類產品都比較簡單,容易看明白。也可以買一些貨幣基金或者債券基金,因為它們的安全性也較好。老年人在選擇理財方式的時候,應問清楚該產品是銀行發(fā)行,還是銀行代銷。一般來說,銀行發(fā)行的產品風險相對較低,更適合老年理財群體。
其實,作為子女來講,曾經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的父母老了,如何幫助父母理財,讓他們安心、穩(wěn)當地度過晚年生活,也是應盡的責任之一。如今有的老人有多少錢放著不愿意讓子女知道,也有老人被騙了還瞞著子女,這其實跟子女平時與他們交流少、關心不夠有關系。所以在合適時機,不妨多講些故事提醒提醒,防止父母掉入一些理財騙局。看到有新的騙局,你也不妨跟父母聊一下。如果父母對你推薦的理財方式不感興趣,你也不要越俎代庖,可以慢慢讓他們熟悉并參與。投資理財是一種生活的追求和樂趣,也有助于老年人增加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就感。
本報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河源市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條例》被省人大作為全省高質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點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職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議點燃一片人間煙火氣》獲評省人大常委會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