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三法”
很多人認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比較容易的,因為學生都喜歡玩電腦,自然都比較喜歡信息技術課,老師上課也應該比較輕松,但事實并非如此。
事實上,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所有科目中最難教學的。究其原因,總結起來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難以向其他學科一樣按一個統(tǒng)一的大綱來組織教學內(nèi)容。信息技術教學沒有教學大綱,不屬于必修課,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與所在地區(qū)、學校以及家長、學生的重視程度高度相關。而各地方由于經(jīng)濟水平、區(qū)域條件的差異,學校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存在事實上的差異,教學內(nèi)容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往往由各自學校的計算機老師自己決定。第二,學生雖然喜歡信息技術課,但他們并不是喜歡信息技術課本身所傳授的知識,而是喜歡利用電腦玩游戲上網(wǎng)聊天等,老師一旦不同意學生的這些行為,那么學生就會表現(xiàn)出浮躁不安的現(xiàn)象,自然老師的教學就很難進行下去。即使勉強進行,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第三,因為現(xiàn)行初一上冊的教材前面部分都是理論性的知識,實際操作相對比較少,學生剛從小學進入初中,抽象思維還沒有完全建立就接觸這些理論性的東西,學生很容易就對這門課失去興趣。
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讓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主動,知識掌握效果好,又一直保持高昂的興趣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的“三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是行之有效的。
一、分層法
分層不光是學生進行分層學習,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任務也應根據(jù)學生計算機水平分層來安排。比如,初二上學期的教學內(nèi)容是PowerPoint 即幻燈片制作,教師可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銜接班的學生,對于他們已經(jīng)學過的幻燈片知識就不再重復講解,可直接給出一個綜合性作業(yè),比如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主題,可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某一方面來制作一份電子報刊,同時把學長們做的好的作品展示給他們看,讓學生做到心中大致有個目標。當然,在這個制作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各式各樣沒有見過的問題,比如模板的制作等等,這時教師就要不急于給他們解決,而是首先讓他們上網(wǎng)查找?guī)椭,或者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如果還不能解決,最后才由教師給他們講解。這樣通過問題來引發(fā)他們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于其他班的學生教師也進行分層,已經(jīng)學過幻燈片制作的學生直接進入電子報刊的制作,電腦不受老師控制,而其他學生則必須聽老師講解如何制作幻燈片,如文字圖片的插入、動畫的設置以及幻燈片的處理和播放等等,這時教師可把能力強的學生分到各個小組當小老師,輔導其他學生。通過這樣的分層教學不僅讓每個學生都學習到了新知識,而且還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合作學習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二、比喻法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部分內(nèi)容,以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是無法理解的,比如硬件和軟件的關系、硬盤分區(qū)等,在他們聽來都是空洞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讓這些知識通俗易懂,學生容易理解呢?教師可通過比喻把這些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成學生日常生活中直觀的知識。比如軟硬件的關系,教師可把它比喻成軟件是司令官,硬件是兵,司令官指揮兵做什么如何做,或把軟件比喻成人的大腦,硬件是人的四肢和器官,大腦指揮四肢和器官運作。通過這樣的比喻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軟件和硬件的關系了。再比如硬盤分區(qū),學生就不容易理解什么是分區(qū),教師可通過把硬盤比喻成一個大房間,人們根據(jù)需要和使用功能把這大房間分隔成幾個小房間,每個房間發(fā)揮不同的功能,這種分隔硬盤的方法我們就把叫做分區(qū)。實際上這種形象的比喻在我們的日常信息學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通過這種比喻學生就能很容易地把一些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識轉化成與自己實際生活相關的事和物來進行理解,這樣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好,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高。
三、實踐法
理論知識的掌握都不如通過自己親自動手掌握的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強調(diào)動手能力。比如,初一上學期第四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計算機的組成和工作原理,為了讓學生不僅從理論上了解和掌握計算機內(nèi)部的組成,更要從感官上認識計算機的組成,教師可把一臺主機直接搬到課堂上,請一位同學把這臺主機的各個部件全部拆開,讓同學們逐一認識各個硬件部分,同時詳細介紹每個部分的詳細參數(shù)。這樣通過實物的展示,讓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計算機內(nèi)部的組成就是這樣,打破了以往只看到機箱而看不到里面構成的神秘感。然后在介紹完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后,教師又讓感興趣的同學來把這臺主機組裝好,通過這樣的拆與裝,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計算機主機內(nèi)部的構造了。為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可讓同學們上網(wǎng)進入模擬裝機網(wǎng)站,假設他們每個人有5000 元,請他們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不同的需求在有限的資金內(nèi)配置一臺合適的電腦。這樣的教學任務極大提高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都積極參與其中,很多學生都很自豪地說通過這次學習,他們都可以到電腦市場給自己配置一臺真實的電腦了。
筆者的信息技術教學的“三方法”只是滄海一粟,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很好的方法,比如激勵法、任務驅動法等,總之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都是好方法。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