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1.7萬物種入圍“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3日說,全球超過1.7萬物種入圍這一機構2009年“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可能有滅絕危險。
冰山一角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今年對全球47677種動物和植物展開調查,認為其中17291種存在滅絕風險。
依據這一機構官方網站發(fā)布的調查結果,受調查已知物種中,21%哺乳動物、30%兩棲動物、12%鳥類、28%爬行動物、37%淡水魚、35%無脊椎動物和70%植物存在滅絕危險。
入圍紅色名錄的5490種哺乳動物中,79%“瀕臨滅絕或野外滅絕”、188種“有嚴重滅絕危險”、449種“有滅絕危險”、505種“易受滅絕威脅”。
今年進入紅色名錄的爬行動物達1677種,較去年增加293種。其中469種“有滅絕危險”、22種“瀕臨滅絕或野外滅絕”。
今年上榜紅色名錄的植物種類最多,達12151種。其中8500種“有滅絕危險”,114種“瀕臨滅絕或野外滅絕”。
“今年的紅色名錄會讓人有清醒認識。”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管紅色名錄制定的負責人克雷格·希爾頓-泰勒說,“這些結果只是冰山一角……(沒有調查到的)數以百萬計物種也可能面臨嚴峻威脅。”
人為活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說,人類活動可能是一些物種受到生存威脅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
例如,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倉鼠今年首度入圍紅色名錄,原因是當地人不斷砍伐熱帶雨林,毀林開荒,使這種嚙齒動物棲息地范圍縮小。
已知僅存于坦桑尼亞基漢希瀑布的噴霧蟾蜍今年在紅色名錄中所處級別已從“有嚴重滅絕危險”上調至“野外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說,基漢希瀑布上游修建水庫蓄水導致一些真菌快速生長,危及噴霧蟾蜍生存。
另外,棲息地水源受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和過度捕撈導致一些淡水魚瀕臨滅絕。已知僅存于新西蘭的棕泥魚今年在名錄中分類從“接近有滅絕危險”上調至“易受滅絕威脅”,原因是新西蘭大約85%濕地因過度取水灌溉等原因干涸或退化,不斷蠶食棕泥魚棲息地。
挑戰(zhàn)重重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說,這一機構眼下面臨研究經費短缺困難,無法擴大動植物調查范圍以及時發(fā)現瀕危物種。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活委員會主席西蒙·斯圖爾特說:“以爬行動物為例,這類動物存活現狀可能比眼下已知情況更為糟糕!
“我們需要摸底所有科目的爬行動物,以掌握它們(生存)狀況的嚴峻程度,但我們缺200萬至300萬美元經費!彼箞D爾特說。
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下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機構負責人珍妮·斯馬特的說法,研究人員分析今年紅色名錄后認為,全球就保護生物多樣性所設定的2010年目標可能無法實現。
“有關嚴重滅絕危機的科學證據正在增加!彼柜R特說,各國政府應盡快行動起來,認真對待物種保護工作。
相關鏈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常簡稱為IUCN,是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的縮寫。該聯盟于1948年在瑞士格蘭德(Gland)成立,是個獨特的世界性聯盟,是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能參與合作的少數幾個國際組織之一。共有國家的、政府機構的以及非政府組織(NGO)的會員915多個,遍及133個國家。聯盟的6個專家委員會及其它志愿者網絡的各成員都以個人名義加入聯盟,目前的總人數已超過8500名。
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公布了最新的世界十大最受貿易活動威脅物種名單。在這份最新的名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虎。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